AC 米兰:最后的辉煌时刻,回顾 2007 年的传奇岁月
AC米兰的辉煌时间太难确定了,因为球队在成立121年的时间里,迎来了无数耀眼的时刻。不过,如果要探寻AC米兰迄今为止的最后一个辉煌时间,相信很多球队都会把票投给2007年的米兰。虽然AC米兰在2010-2011赛季夺得了意甲冠军,但那时的红黑军团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很难在欧冠赛场上贡献令人信服的表现。因此,大家普遍认为AC米兰最后一个辉煌时间是安切洛蒂多次夺冠的2006-2007赛季。
2005-2006意甲积分榜(扣分前)
时间回溯到2006-2007赛季,安切洛蒂执教红黑军团已超过五年,这位经验丰富的意大利名帅为红黑军团带来了包括欧冠、意甲在内的多项重大冠军。但需要强调的是,AC米兰在2005-2006赛季末深陷假球丑闻[副主席加利亚尼和梅亚尼被指控违反第1条(不正当竞争)和第6条(体育欺诈)],被意大利足协判处新赛季扣8分、2005-2006赛季扣30分、剥夺1场主场比赛资格、罚款10万欧元。在这样的背景下,AC米兰迎来了新世纪最残酷的挑战——在大量球迷离开的背景下,他们亟需在新赛季展现出更好的竞技状态,用更多的冠军奖杯重新赢回球迷的心。
由于联赛被扣8分,安切洛蒂和他的团队早早将球队的重心转移到了欧洲赛场上。当赛季的欧冠赛场上,AC米兰在小组赛6场取得3胜1平2负、积10分的好成绩,最终力压法甲球队里尔夺得头名。进入淘汰赛后,AC米兰深受人员老化、阵容单一等问题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切洛蒂在球队意志力的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黑军团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
2006-2007赛季欧冠联赛1/4决赛,AC米兰对阵苏超豪门凯尔特人。尽管对手并非来自五大联赛,但AC米兰依然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两轮常规时间双方均未能破门,最终以0:0的总比分进入加时赛。比赛进行到第93分钟,AC米兰的巴西球星卡卡在中场接到队友直传后,迅速持球发动反击。此时的AC米兰球员经过长时间的被动防守,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体能消耗,卡卡在反击中无人传球,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卡卡只能凭借个人能力连过2-3名凯尔特人防守球员,最终在极其被动的环境下将球推射得手。
凭借卡卡的单刀破门,AC米兰得以击败凯尔特人,挺进欧冠八强。纵观双方第二回合的较量,AC米兰借助主场之利完成了多达20次射门,而凯尔特人仅有4次射门。正是在如此劣势之下,苏超豪门依靠顽强的防守坚持到了第93分钟。如果不是卡卡的神来之笔,或许最后的结果会截然不同。赛后,AC米兰面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他们得以战胜强敌挺进八强;坏消息是球队的体能受到了进一步的挑战,长时间的多线作战,未来很可能出现体能崩盘。
欧冠1/4决赛,AC米兰迎战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首回合,红黑军团2:2战平拜仁慕尼黑,皮尔洛和卡卡分别在上下半场破门。次回合,AC米兰深知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战胜客场进球数达到两球的拜仁慕尼黑。最终,AC米兰凭借第27分钟西多夫的进球和第31分钟因扎吉的进球,以2:0取胜,以总比分4:2淘汰拜仁慕尼黑,挺进欧冠半决赛。
欧冠半决赛中,AC米兰与英超豪门曼联的直接对决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在老特拉福德进行的首回合比赛中,AC米兰凭借巴西球星卡卡在上半场连入两球,但曼联还是以3:2战胜了红黑军团。进入次回合比赛后,急需进球的米兰从比赛第一分钟开始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最终凭借卡卡、西多夫和吉拉迪诺在上下半场的精彩表现以3:0获胜,并以5:3的总比分逆转红魔,成功进入欧冠决赛。
2007年5月23日,在希腊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一场吸引万千球迷关注的劲旅拉开帷幕。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的两个对手AC米兰和利物浦在两年前曾有过一段“奇妙的缘分”。2004-2005赛季的欧冠决赛,AC米兰上半场3:0领先,但红军利物浦下半场6分钟连入三球扳平比分,最终在点球大战中3:2战胜红黑军团,成功夺得欧冠冠军。
有着如此尴尬的过往对抗史,安切洛蒂想必是精神抖擞,在欧冠决赛中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场比赛,利物浦主帅贝尼特斯主动进攻、加强逼抢积极性、积极掌控比赛节奏的战术策略,或多或少冲击了米兰相对单薄的阵容体系,但经验更为丰富的安切洛蒂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冷静,而是采取了“稳定防守、提高进攻效率”的正确应对方案。最终,AC米兰凭借意大利球星因扎吉在第44分钟和第82分钟的连续建功,以2:1战胜红军利物浦,夺得队史第七座欧冠奖杯,这也是AC米兰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座欧冠奖杯。
除了欧冠冠军,安切洛蒂还为球迷带来了另外两座冠军奖杯——欧洲联盟杯(3:1战胜塞维利亚)和世俱杯(4:2战胜博卡青年)。对于AC米兰球迷来说,2007年绝对是最幸福的一年。安切洛蒂不仅为球队带来了三座重量级的洲际冠军,还为球队注入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支撑AC米兰在多场形势不利的比赛中稳住防守,最终逆转取胜。
当然,除了顶级球星和出色的毅力之外,米兰在安切洛蒂的调教下也形成了一套攻守兼备的比赛战术。正是凭借着这种先进的战术,他们往往能在与其他球队的战术博弈中占据上风。不知不觉中,AC米兰极为辉煌的岁月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时光的流逝并不意味着AC米兰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战术已经过时。相反,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球队在学习安切洛蒂为AC米兰所做的改造手段。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米兰在2006-2007赛季的各项数据,详细分析红黑军团能够在那个赛季夺得多项冠军的原因。
人员和编队
4321阵型
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战术打法,主力球员的配置和球队阵型的确定非常重要。很多对红黑军团比较了解的老球迷肯定都知道,他们在2002-2003赛季就一直把4312阵型作为首选。但随着上一任主力后腰阿尔贝蒂尼转投马竞,安切洛蒂意识到4312阵型难以维持,于是将此前更多出现在前腰位置的意大利国脚皮尔洛撤回到后腰区域,从而将球队的阵型从4312改为4321。虽然安切洛蒂并不是第一个使用4321阵型的豪门俱乐部主教练,但普遍公认他将这个阵型推向了巅峰。考虑到4321阵型在战术板上从下往上递减,犹如圣诞树。 因此人们又把4321阵型称为“圣诞树阵型”。
在确定了主力阵型之后,安切洛蒂也在2001年至2004年间逐渐开始升级球队的人员配置09年欧冠决赛首发,因扎吉、鲁伊科斯塔、西多夫、卡福、卡卡等耀眼的名字均在此期间来到圣西罗,他们共同构成了AC米兰此后4至5年各条战线作战的主要框架。
正如我们所说,因为当时安切洛蒂在米兰的主教练位置非常稳固,而且当时红黑军团正处于巅峰时期,球队对于球星的吸引力非常大,球员们也愿意和俱乐部签下长期合同。在这样的背景下,AC米兰的主力阵容在2003年到2007年间相对稳定,这也为安切洛蒂的调配和战术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来看看2006-2007赛季AC米兰的主力阵容。在前锋线上,身材瘦削但进球如麻的因扎吉担任球队单前锋;在中场,荷兰球星西多夫和巴西国脚卡卡成为球队的两名前腰,身后的三名后腰从左至右分别是安布罗西尼、皮尔洛和加图索;在后卫线上,马尔蒂尼和内斯塔担任球队双中卫,左右两名边后卫分别是扬库洛夫斯基和卡福(或奥多);在门将位置上,来自巴西的迪达发挥十分稳定,即便身前的四人防线被对手突破,巴西门将依然能够用精彩的门线扑救将球守住。
放眼当时的世界足坛,虽然AC米兰的主力阵容略显老化,替补队员的实力明显低于主力阵容,但考虑到他们几乎所有位置上的球员都是世界顶级的,只要战术合理,安切洛蒂的球队即便在球员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打出非常有层次的比赛效果。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AC米兰主力阵容中各球员的战术职责。从4321阵型的标准踢法来看,多达5人的中场区域将是他们攻防转换的关键环节。起初人们无法理解安切洛蒂为何将进攻能力极强的皮尔洛从前腰位置上撤下,而调到似乎防守任务更多的后腰位置。甚至有不少极端球迷认为安切洛蒂撤下皮尔洛位置的举动是在“摧毁球员的进攻创造力”。
随着比赛场次增多,人们终于意识到安切洛蒂位置调整的缘由。皮尔洛虽然距离球门更近,但身处前锋位置的他必然会面临更大的防守压力。考虑到皮尔洛并不是身体对抗能力突出的球员,他最厉害的能力依然是精准传球。因此,安切洛蒂选择了“扬长避短”的策略。他不仅将皮尔洛的位置大幅后撤,还安排了两名比赛态度积极、防守覆盖面积巨大的防守型中场——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跟随他进行保护。无论何时何地,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在场上都有一个核心任务——包围皮尔洛,竭尽全力保护后者,让他在相对从容的情况下组织和分配球。
当然,作为享誉世界的超级球队,AC米兰绝不会单靠皮尔洛的组织调度而生存,他们经常使用的两名攻击型中场卡卡和西多夫也能给球队的进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以卡卡所在的右路为例,考虑到他们在右后卫位置上拥有能力极强的卡福和奥多,这两名球员在进攻时甚至可以完全承担起边锋的职责,从而将卡卡从边路解放出来,让这位巴西巨星有更多时间游弋到中路面对球门,充分发挥他进球的天赋。
AC米兰进攻战术
对于米兰来说,边路进攻始终是他们不能放弃的一个环节。2006-2007赛季,AC米兰虽然遭遇了一定的人员短缺,但在边后卫位置上依然拥有世界顶级的人员储备。他们在左后卫位置上的扬库洛夫斯基虽然不如卡福出名,但无论是助攻能力还是防守意识都是世界级的。而米兰在右后卫位置上的人员储备则更加雄厚。卡福的主力位置在2006-2007赛季有所动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攻击力最强的右后卫之一。同时,出自米兰青训的马西莫·奥多在当赛季的冬季转会期回归球队,进一步增加了米兰在右后卫位置上的人员储备。
有了这群世界级的边后卫,圣诞树阵型的最大漏洞——前场宽度不足终于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如上图所示,如果球队两名边后卫在进攻时不能第一时间到位,填补4321阵型前场两侧覆盖不足的漏洞,对手就很有可能沿着边路的空当发起反击。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环境,圣诞树阵型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却很少有球队敢于尝试。为什么AC米兰能够娴熟运用4321阵型,并且保证边路防守的稳定呢?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左后卫的扬库洛夫斯基,还是右后卫的卡福和奥多,他们都拥有非常鲜明的前锋属性,在比赛中多次对边锋进行逼抢。如上图所示,当两名边后卫到边锋位置时,AC米兰首发的4321阵型就变成了前场横向覆盖面积更大的2323阵型。这样一来,即便米兰进攻出现失误,球权被断,前场堆积的众多球员也能第一时间就地发动反击,从而找到发动二次进攻的机会。
当然,除了直接前移到边锋处参与进攻之外,两名边后卫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承担起前腰的职责。如上图所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AC米兰的两名前腰——西多夫和卡卡会主动拉到边路接球。这两名球员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边锋,但都拥有极其细腻的脚法和传中精准度,能够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送出有威胁的传球。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两名受到高度逼抢的边后卫并不会像往常一样去边路,而是会主动内移到前腰位置,承担起保护前锋线身后空挡的责任。
说到AC米兰的进攻,怎么能忘记他们的单前锋因扎吉呢?这位体格不强、速度不快的意大利中锋,凭借巧妙的站位和精准的射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同时,因扎吉除了极强的进球能力外,还能在某些时候起到拖垮对方防线的作用,从而帮助米兰的两名前腰从容地创造更多拿球机会。
众所周知,因扎吉是当时世界足坛最著名的“越位专家”。为了限制这位意大利球星在比赛中的越位,很多球队都会严令两名中后卫减少前压,竭尽全力防守因扎吉的跑动。这样的情况下,因扎吉每场比赛的绝佳得分机会确实大幅减少,但这会给米兰带来另一大好处——因为对方的防线不会大幅前压,中场和后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会被无限拉开,卡卡和西多夫将拥有更多的持球空间。
当卡卡和西多夫能够在对方防守三区附近悠闲的空间拿到球时,他们可以选择将球传给正在高速奔跑的两名边后卫,或者利用自己的盘带技术向前推进,或者选择直接在外线射门。我们以卡卡为例,当这位巴西球星将球传给右路高速奔跑的边后卫卡福时,他不会原地踏步,而是积极发挥自己跑动敏捷的特点,从而一起杀入禁区,成为包抄因扎吉的第二人选。卡卡的突然加盟可以有效扰乱对方的防守体系,从而从侧面削弱因扎吉周围的防守力量,帮助这位意大利国脚获得更多的接球和射门空间。
如果卡卡选择带球向前,并不意味着他要完全靠自己的个人能力突入禁区射门,而是希望通过在防守腹地不断带球逼迫对方防守球员向前推进。考虑到卡卡是当时世界足坛进攻创造能力最强的球员之一,对方防守球员不得不一定程度上紧逼他的位置,不让卡卡将球带入禁区。这样一来,原本完全被对方防守球员限制的因扎吉在边路有了更多的移动空间,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灵巧跑动,在局部区域与卡卡形成传跑连线。这一战术思路在当赛季的欧冠决赛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扎吉的第二个进球就来自卡卡在后防线肋部与他默契的传跑连线。
通过我们上面的描述,大家已经能感受到卡卡在米兰进攻时对于中场与前场衔接的有效帮助。总体来说,虽然卡卡与西多夫在战术板上处于平行的位置,但前者在进攻时的压力明显大于后者。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米兰进攻时的站位理解为23113。为了保证球权转换的安全,脚法精湛、身体对抗能力突出的西多夫经常会回撤到三名防守型中场的前面,提供有效而稳定的接球点。
西多夫拿球的举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对方中场防守队员上压,这必然会鼓励游走在对方中场和后场之间的卡卡获得更多的拿球机会。一旦皮球能够通过对方的拦截线送到卡卡脚下,巴西巨星就可以轻松获得与对方后卫线正面对决的机会。从这个战术角度来看,虽然西多夫在米兰时期的进球数远不及卡卡,但他在球队攻防转换中的帮助也是十分明显的。
按照人们的常规理解,防守型中场的职责往往更多是防守,似乎与进攻关系不大。这种既定的思路在当年的AC米兰最佳阵容中完全是错误的。毫不夸张地说,AC米兰的防守型中场在某些时候是球队进攻的关键环节。如前所述,为了给皮尔洛创造更多的持球空间09年欧冠决赛首发,安切洛蒂选择将他的位置撤到防守型中场区域,并在他身边配备了两名“贴身护卫”——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正是因为这两名球员的拦截和绕后扫荡,皮尔洛精准的长传脚法才得到了更为显著的利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皮尔洛出色的长传固然是米兰进攻的关键一环,但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的使命定义为拦截和扫荡,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的“粗糙”只是相对于皮尔洛而言的。放眼当时世界上所有同位置的球员,安布罗西尼和加图索的传球能力同样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为了让球队的进攻更加流畅,加图索经常选择在双中卫得球后,离开防守型中场的位置,回撤到后防线接球。由于加图索和皮尔洛的黄金搭档早已名扬天下,当他得球后,对方中场的防守球员必然会第一时间向皮尔洛靠拢,试图直接切断两位意大利国脚之间的联系。对方的战术布局看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却恰恰是安切洛蒂的调虎离山之计。一旦皮尔洛在带球推进过程中被重兵包围,加图索就会放弃与意大利球星的连线,转而将球送到对方边路防守力量较弱的边路(通常是右后卫),AC米兰便可以轻松地在边路发起快速进攻。
当边后卫带球快速推进时,对方原本在中路的防守球员不得不再次向边路移动,原本被重重包夹的皮尔洛重新获得空当。当边后卫带球经过中场时,他可以选择在边路小范围配合前腰位置的卡卡完成下底传中,也可以选择在对方防守球员赶到前,将球传给中路的皮尔洛。此时皮尔洛身边已经没有防守球员干扰,他已经前移至前腰位置。无论是直接远射,还是外围传威胁球,这位意大利球星都显得游刃有余。
除了阵地进攻,皮尔洛精湛的长传技巧也能在反击过程中有效帮助红黑军团。当球队在后场控球时,皮尔洛就能立刻利用精准的长传技巧策动反击:无论对方防线在哪个位置空缺,皮尔洛都能在短时间内将球输送到这个区域,从而帮助队友取得人数优势的反击局面。
AC米兰防守战术
很多对当时的AC米兰不太了解的球迷可能会以为,AC米兰作为世界级豪门,踢得更激进一些必然会取胜。其实,如果你看过当时AC米兰的比赛就会知道,虽然AC米兰最终夺得了欧冠冠军,但他们绝对不是靠踢得流畅、进攻华丽而取胜的。
奥利维拉
AC米兰虽然拥有顶尖的人员,但遭遇了严重的人员短缺——明星球员离队、新人不定、阵容老化……种种问题当时困扰着安切洛蒂。比如,那个赛季,AC米兰的中锋因扎吉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乌克兰核弹头舍瓦离队后,虽然米兰高层引进了巴西前锋奥利维拉,但他在红黑军团的表现并不理想,完全无法担当重任。因此,那个赛季米兰在前锋位置上几乎只有两个选择——吉拉迪诺和因扎吉。
在后卫方面,马尔蒂尼和内斯塔两位中后卫年龄渐长,身体机能乃至对抗能力都较巅峰时期有明显下滑。不过这两位球员比赛经验极为丰富,而且有着意大利后卫的光荣传统——出色的落点判断能力,因此也能稳固红黑军团的防线。在两位边后卫的位置上,扬库洛夫斯基基本占据首发左后卫位置,右后卫位置则由卡福和奥多争夺。需要强调的是,赛季初奥多并未加盟球队,边后卫极度匮乏的红黑军团在不到半个赛季的时间里几乎崩盘。在这样的背景下,AC米兰高层在本赛季冬季转会窗迅速引进奥多救火,缓解了边后卫荒。
2006-2007意甲赛季初,安切洛蒂也曾使用过米兰惯用的阵地进攻。但由于前锋线老化,边后卫在连续作战后往往无法支撑前场,当时的AC米兰不仅没有像过去一样打出类似水银般的进攻,还被对手的铁桶阵型所困扰。无奈之下,安切洛蒂不得不放弃华而不实的控球进攻,开始在欧冠赛场上使用更加务实的防守反击战术。正是凭借这一战术变化,米兰在开局并不完美的情况下顶住了压力,最终在欧冠赛场上战胜强敌,笑到了最后。
说到反击,就不得不提米兰的几位关键球员——中后卫马尔蒂尼和内斯塔,以及防守型中场加图索(没有提到的球员,并不代表他们在防守过程中没有贡献,但这三位球员的贡献最为突出)。马尔蒂尼和内斯塔无需多言,他们代表了意大利足球的一个时代。从技术特点来看,我们可以给这两位球员一个准确的评价——“意识出众”。的确,出色的比赛意识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意大利顶级后卫的标配。无论是金球奖得主卡纳瓦罗,还是带领米兰登上欧洲之巅的马尔蒂尼和内斯塔,他们在比赛中并不以野蛮的拼抢风格著称,却能展现出“极其优雅”的防守思维。
尽管在2006-2007赛季的身体对抗能力下降,但他最大的防守特征是高压和封锁的结合,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判断力来预测球的跑步路线,以预测他的效果封锁有两个“悲惨结局”:一个:他被迫犯规并给对手一个威胁性的任意球,他被对手打破,轻松进入罚球区。
在许多主要比赛中,马尔迪尼很少在定位和防守上犯错误,尽管他仍然是马尔迪尼队长,但他仍然是中央后卫的最高辩护人之一。那个赛季并使用反击战术进球。
更重要的是,除了他们出色的防御能力外,马尔迪尼和巢穴还具有极其微妙的传球能力。中央后卫,但首先会使用他们的良好球保持能力和传球协调来控制球,等待加图索撤退并做出回应。
安切洛蒂()选择加图索()撤退并做出反应也很明确。我们的中场一旦加图索成功地将球拿到了中场,那里有多达5个中场球员,将获得更多的传球,而加图索可以选择将球直接分配给两个方面的两个后卫。
简而言之,米兰在冠军联赛中使用了三个主要的战术 - 卡卡的独奏攻击,Pirlo的长期传球和助攻Pirlo的传球可以选择将球拆分到两个侧面09年欧冠决赛首发,或者他可以选择将球送到,Kaka和其他人的脚上,可以说Pirlo的出色步行使他的经历使他在反击中的传球更加方便,并且他的缺点在奔跑中。
结论
罗马在一天中并不是一群退伍军人能够承受长期的球员的短缺,最终击败了许多强大的对手,赢得了冠军联赛的冠军,这实际上是在米兰的进攻方面的胜利。结果结果。
看着米兰,由于管理团队的不断变化,阵容和策略的稳定性迫切需要考虑,而先前的主教练并没有为团队带来明确的策略,当然,这是一段漫长的改革之路。
本文标签:09年欧冠决赛首发